10月16日,據港交所官網,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千里科技”)正式遞交主板上市申請書。半年營收近42億元背后,吉利集團“肩挑”公司大客戶兼大供應商,智駕轉型或“臍帶”仍存。
資料顯示,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A股上市,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乘用車(含新能源汽車)、摩托車、摩托車發動機和通用機械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(含出口)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2月,千里科技剛進行改名,公司已完成名稱變更事項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,全稱由力帆科技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“變更為”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“,證券簡稱由”力帆科技“變更為”千里科技“,證券代碼仍為”601777。
(資料圖)
業績波動較大,中期扣非凈利陷虧損
近年來,千里科技的業績表現起伏不定,其營收與凈利潤均呈現出顯著的波動態勢。
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(下稱“報告期”),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6.54億元、67.68億元、70.35億元、41.84億元;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.55億元、0.24億元、0.4億元及0.31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上半年,千里科技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,扣非凈利潤卻意外轉為虧損。中期報告顯示,公司扣非凈利潤虧損1.34億元,上年同期盈利1660.68萬元,公司歸因于新增智能汽車座艙操作系統研發,研發投入增加,對資產計提減值損失增加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增加。
2025年半年度,公司對各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及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合計1.92億元。其中,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.45億元,存貨跌價準備占大頭,公司按照各項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,計提減值準備8686.35萬元。
9月產銷快報顯示,公司當月生產汽車整車1.2057萬輛,同比增長408.09%;銷售汽車1.2568萬輛,同比增長171.10%;前三季度,公司產銷汽車分別為5.7654萬輛和7.2585萬輛,增幅分別達158.45%和96.50%。
擬募資押寶AI,實現收益前需大量投入
報告期內,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汽車及摩托車的制造及銷售,占往績記錄期間各年度╱期間總收入85%以上。
募資用途上,招股書披露,首要資金將用于實施AI驅動戰略、增強研發能力、開發及升級產品與解決方案,以及增強技術能力。
千里科技稱,公司已進行戰略性轉型,并透過整合技術及產業資源,發展成為以AI為中心的企業。目前,公司提供創新并以模型驅動的“AI+Mobility”解決方案,主要包括智能駕駛、智能座艙、Robotaxi解決方案。
風險方面,公司提示,由于千里智駕是在2025年6月27日注冊成立,公司于往績記錄期間并無自“AI+Mobility”產生收益。公司的合作伙伴,例如汽車OEM及出行平臺,可能會選擇不與公司合作,可能推出競爭解決方案,或可能試圖以阻礙公司增長的方式保護其現有商業模式。
此外,“AI+Mobility”解決方案技術復雜,需要在創造收益前投入大量的研究、工程及財務資源,增加公司營運預測的不確定性,并使公司面臨更高的業務風險。
供銷兩頭依賴吉利,智駕轉型或“臍帶”仍存
招股書顯示,吉利及其關聯人士為千里科技的最大供應商及最大客戶。具體而言,公司主要從吉利的若干關聯人士采購整車、整車成套件及汽車零部件,并向吉利的若干其他關聯人士銷售車輛。
報告期各期,吉利集團的合計采購金額分別為40.22億元、33.87億元、19.63億元及10.49億元,分別占同期采購總額的50.4%、50.1%、29.3%及29.7%。
同期,公司來自吉利集團的收入分別為34.23億元、22.49億元、21.44億元及13.78億元,分別占收入的39.7%、33.6%、30.8%及33.2%。此外,公司亦預期將向吉利集團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,此舉可能使吉利集團與公司的交易金額進一步增加。
客戶集中度方面,報告期各期,公司前五大客戶的總收入分別為41.46億元、27.83億元、29.19億元及17.60億元,分別占收入的48.1%、41.5%、41.9%及42.4%。
千里科技坦言,公司無法保證未來能與主要業務伙伴維持關系。未能與彼等維持關系可能會對公司的業務、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帶來不利影響。